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咨询热线13312195062

天津博创天恒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天津市河东区琳科西路红星大厦F19

联系电话:022-58519116

公司邮箱:bochtai@163.com

行业动态

四川激光干涉仪,让机床误差“无处遁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18 13:42:47点击:157

信息摘要:

在现代制造业的舞台上,数控机床是最重要的“演员”之一。无论是高端汽车零部件、精密模具,还是航空航天器件,都离不开它的高精度加工。然而,机床在使用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个“老大难”问题——几何误差。哪怕是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偏差,都可能让产品的精度功亏一篑。

在制造业,机床的精度就是产品的生命。哪怕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误差,都可能让高端零部件报废。长期以来,如何快速、准确地辨识机床几何误差,是困扰行业的难题。

近日,《激光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武昌工学院王卉军副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四川激光干涉仪的数控机床几何误差高效辨识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精度可达纳米级,稳定性优于传统手段,被认为是我国高端制造领域的一项关键突破。

精度之痛:机床为何会“偏差”?

在航空航天、半导体、医疗器械等领域,对机床的加工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已经进入纳米级别。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机床并非“完美无瑕”。

热胀冷缩、切削负荷、零件装配误差,都会让机床在运动中产生微小偏差。这些几何误差如果得不到及时辨识和补偿,产品精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直接报废。

“机床误差就像隐形杀手,虽然看不见,但影响巨大。”一位业内专家形象地说。

传统检测:要么太慢,要么不准

过去,行业常用的几何误差检测方式有两种:

  • 直接测量:用高精度仪器逐项测量机床几何参数。精度高,但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周期长。

  • 试件反推:加工一个标准零件,再通过结果倒推出机床误差。省钱,但容易受环境干扰,准确度有限。

此外,还有激光跟踪仪、螺旋测量、靶球测量等方法,但都存在操作门槛高、算法复杂或环境依赖强等问题。行业急需一种既高效又稳定的新方法。

新思路:双频激光干涉仪登场

王卉军团队把目光投向了双频激光干涉仪

这是一种由英国雷尼绍公司研发、广泛用于机床和坐标测量设备校准的尖端仪器。它通过发射两束频率略有差异的激光,利用干涉效应测量相位差,能够捕捉到纳米级的位移变化。

换句话说,机床的每一次微小抖动,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团队将这一仪器应用到数控机床检测中,获取机床各个方向的表面数据,再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出不同方向的误差来源。

创新组合:九线法+齐次变换

光有数据还不够,如何科学分析才是关键。

研究团队采用了九线法。他们在机床三个方向上各布置三条测量线,共九条。通过这些线的数据,能够全面解析机床的直线度误差、滚转误差、俯仰误差、偏摆误差等。

同时,他们引入了齐次变换法。这种数学工具可以把不同位置、不同坐标系的数据统一分析,从而避免安装偏差造成的误差。

这种“双剑合璧”的方法,让几何误差辨识更精准、更稳定。

实验验证:精度与稳定性“双高”

在实验室中,团队使用 Laser10 型双频激光干涉仪,对一台存在几何误差的数控机床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

  • 辨识出的误差曲线与实际误差几乎重合;

  • 误差被控制在 ±0.1 微米和 ±0.1 毫弧度以内;

  • 连续五次重复测试,结果高度一致。

与 TRAC-CAL、螺旋测量、靶球测量等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不仅精度更高,而且不受机床运动状态影响,操作更简单。

专家评价,这种方法让机床误差“无处遁形”。

前景展望:制造业的“精度革命”

随着研究成果的推广,未来它将在更多高精度领域发挥作用:

  • 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可确保飞行器结构的安全性;

  • 半导体制造,满足芯片生产的极高精度需求;

  • 医疗器械加工,保障植入物与微型器件的可靠性;

  • 高端模具制造,提高产品一致性和良率。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不仅能做到“精密”,还将向“超精密”迈进。

专家声音

“中国机床行业一直渴望有一套既高效又精准的误差检测方案。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实际痛点,更展现了我们在高端制造检测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某省机床协会负责人

结语

从毫米级到微米级,再到如今的纳米级,制造业对精度的追求从未停止。

武昌工学院团队的这一成果,让数控机床的“隐形误差”被精准捕捉,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撑。

这不仅是一项科研突破,更是“中国制造”向全球高端产业链攀登的重要一步。


本文标签: